周鸿祎和雷军缠斗了30多年,从安全软件打到搜索、浏览器、智能硬件,现在又杀到了“网红战场”。
有360员工私下吐槽:周鸿祎的行为过于追求个人流量;还有一些员工担心,周鸿祎过于关注网红活动,可能会分散公司资源,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。
网友们更是火力全开,有人认为:周鸿祎的一些行为显得过于刻意,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;360的AI产品没人知道,只知道他卖迈巴赫搞噱头......
俞敏洪讲英语卖货,拉起一个直播帝国,张朝阳直播讲物理,成中年人顶流,李想靠微博输出观点,收割车圈声量。
前两天,周鸿祎这句话冲上热搜,市场部员工心里却拔凉拔凉:不是说好做IP带产品?怎么最后是我们被当成优化对象?
支持的说:他流量确实强,从俞敏洪那里取经、拍短剧、蹭热点,360的纳米AI搜索至少有了曝光度;
对360员工来说,周鸿祎带来的流量,大多挂在他自己账号上;对观众来说,360的产品跟他的视频内容连接也不够紧密。
怼脸直拍、机场洗手间、出租车后座、镜头晃动、语气平平、剪辑生硬,甚至网友怀疑“读稿子都能读错”,这种拍法,在短视频平台是极不利于涨粉的。
卖迈巴赫、车展、北京互联网大会……每一次涨粉曲线背后,都有“公共事件加持”。而360自己的产品内容、AI系统、搜索工具的视频,热度明显掉档。
雷军视频里,五句话必带产品,产品即内容,内容即营销;周鸿祎视频里,三句话一个观点,但用户不知道360具体在卖什么。
在当网红之前,周鸿祎说他特别羡慕雷军和马斯克。这俩人太厉害了,靠自己的影响力,就能给公司省下好几十亿的广告费。
但一年多过去,结果却有点讽刺:雷军确实省了广告费,还卖爆了小米SU7;周鸿祎确实拍了上千条视频,但360主业务并没多大起色。
360过去两年的主攻方向是纳米AI搜索、AI办公、AI浏览器,但截至目前,这三款产品的日活、转化率都没有公开亮眼数据。
最重要的是,360集团已经连续第三年亏损,2022年至2024年,亏损额合计高达37.9亿元。股价也从66元/股的高光时刻,跌倒现在10元/股。
雷军靠视频卖车,俞敏洪靠直播带货,李想靠微博输出观点,张朝阳靠直播讲物理……没人再藏着掖着,个个都下场整内容、抢流量。
周鸿祎当然不例外,而且他比谁都狠:亲自爬车、开直播、拍短剧,一年拍一千条视频,几乎没有别的老板这么拼。
但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现实:网红不是目的,流量也不是护身符,企业家的IP价值,只有在产品闭环中才成立。